4月30日差不多可以说是北京疫情管控另一页的开始。这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
29日晚上到30日早上,大体的风向是靠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健康宝可查)来出入公共场所。大型活动停办,朝阳公园不让露营,但其他饭馆基本照开不误。看起来好像五一期间在城里还能有正常生活。白天有事,我和父母出去了一上午,除了一些对规定不太熟的门卫以外,基本各建筑物和园区都是通行无阻。
Continue reading “Omicron 灾难中的北京:4月30日至5月2日漫记”Solitorian on Another Stage
4月30日差不多可以说是北京疫情管控另一页的开始。这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
29日晚上到30日早上,大体的风向是靠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健康宝可查)来出入公共场所。大型活动停办,朝阳公园不让露营,但其他饭馆基本照开不误。看起来好像五一期间在城里还能有正常生活。白天有事,我和父母出去了一上午,除了一些对规定不太熟的门卫以外,基本各建筑物和园区都是通行无阻。
Continue reading “Omicron 灾难中的北京:4月30日至5月2日漫记”本文包括大量剧透。
本文作者不讨厌这部作品;但从NeoDB以及表瓣的评分来看,可能不满的读者还是大多数。本书的一大魅力是对情节的想入非非(“妄想”),如果读者对这种妄想能有共鸣,就能有比较好的体验。反之就会觉得烂。
本文系针对本书大部分情节的时间索引,不能作为剧情梗概。已剔除部分明显的妄想。本文以C开头的编号来标记章节号。例如C1对应《遗物》一章。方括号中为该情节出现的章节。对于一部分容易忽略的情节,会标出页码。本文依托于新星出版社2014年中译本。
Continue reading “西泽保彦《妄想代理》故事情节时间表”转载者按:本文原题《献给统治者们:老同志离休之后》,是对黑泽明电影《乱》的影评,由豆友 diaoduoxi 发表于 2010年02月16日。由于该用户被豆瓣停用帐号,内文无法阅览,我设法找到一份备份,在此留个档。
Continue reading “[转载] 《乱》影评一则”本文系豆瓣用户黄雅珊在 Mein Raeuberhauptmann 一书的豆瓣条目下撰写的书评。2020年06月20日遭到豆瓣删除,作者利用豆瓣广播发表了截图。 本站利用作者所发表的截图,识别为文字,在此存档。
作者:黄雅珊
原文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671599/
著作权属于作者。
这本书是窝偶然在柏林的一家旧书店淘到的,是有关中央苏区历史的一份早期回忆资料。在嘉应州传教的作者曾以奇怪的方式到革命根据地深处进行了一次深度旅行,与革命干部群众进行过亲切友好的交流,最终也在经济上为支持红军的事业而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Continue reading “[转载] 黄雅珊:流水账式的内容梗概”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袁长庚(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67588304/
周五关于西便门东大街确诊案例的通报,将本来正在逐渐平复的群体心态打乱了。住户群里一些人十分激动。特别是家里有娃的家庭,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回学校,即将结束每天没有个人空间的状态,一瞬间又要返回原样。
今天——周日——早上刚刚醒来,就听到卧室窗子传来打骂孩子的声音。家具倾倒,塑料坠地,男人高声叫嚷,孩子时长时短地哭,不绝于耳。间或能听到,男人吼出孩子又上不了学、又得天天呆在家的无奈。
这可是早上七点。
Continue reading “疫情反水二三事”最近抽空着手建立本站的备份,想放在一个VPS上,这样即便 WordPress.com 以后万一遭粉圈小青年举报而被墙,自己的博客也不至受什么影响。真动手了以后发现还是颇有一些阻碍的,自己网络知识太缺乏,遇到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上网查攻略。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唯有一件小事里的一个小步骤是靠自己突发奇想解决的,就在这里写一笔。
Continue reading “WordPress博客修改永久链接这件小事”这篇日记很大程度上仅是把以前的数条豆瓣广播内容总结到了一起而已。如果你一直在看我的广播,那本文大部分内容可能你都见过。
与本文主题类似的文章在华语世界里其实司空见惯。本文所说并没有什么特殊。如果你认为本文令人失望,那么我将对您表示由衷的敬意,因为这说明您的阅读层次相当之高。
这篇文章并不是真正的技术内容——我相信大家不写博客不是技术壁垒。我只想为没考虑过独立博客的人指出一些上路的可能性。
另外本文也吸收了一部分豆友在各广播评论区里的反馈。在此对引用或未引用的豆友均表示感谢。
我在之前一篇博客文章里讲过一个观点,就是你如果仍然试图通过互联网来寻求表达思想、帮助思考,依然会愿意认真对待言论的话,那么你需要去减少阅读、撰写短内容而尝试长内容。然而,即便你没有经历过本世纪初有那么几年的“博客时代”,你也可以注意到,现在大多数带有一点社交性质的社区平台,你尝试在上面撰写深思熟虑的长内容,都会觉得有诸多不便。
需要强调的是,我这里说的并不只是敏感内容。你就算老老实实地写生活的感悟,风险也很大。举一个例子:对于大多数社区而言,你的帐号如果因为一些偶然因素(例如手机号换绑时出了什么差错,或是如同某社区那样大量“误封”用户)而“没了”,或许你可以建立新帐号、设法恢复一部分关注者,但你的长内容也是导不出来的。要是你在上面写过很多有趣的东西,这一下子几乎是要把你的生活清零。当然你可以选择自留底稿,但我觉得大多数人不打算这么干,毕竟我们今天都不全是为了自己而写作。——说白了,在现在我国网络精神生活越来越像游戏的情况下,你如果在“化内之地”认真,那受伤的一定是你;这和你是个什么人根本无关,只是因为各种有本事管你的人都已经遵从游戏化的大趋势、都不可能如你一样认真而已。
Continue reading “新建獨立博客的一些想法”我们这个时代面对的一个很大的思想困境就是一切都在被互联网舆论场所绑架。这不仅是说我们更多地使用互联网上大型互动社区来发表、分享和吸收观点——当然这也确实是个问题,以后再展开说——也不单纯指我们的消息源往往是一些试图或者已经在互联网舆论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意见领袖(或曰大V),而是说,读者,连同读者的信息源(也就是意见领袖们)试图去理解问题的方式高度服膺于一种只在互联网舆论场上才得到认同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只用互联网舆论场上才有意义的方式提问;而那种实现互联网舆论和真实世界当中的观念、言论、声音之间的转换的接口,则并不总是(或许不该说得这么委婉,而应该说是“经常不”、“几乎不”)以建设性的态度忠诚地作业,这令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和观念被整个割裂了:你如果想要吸收知识和观点就必须要上一些大多数人都在上的网站,但你只要上多一点这些网站,你就逐渐变成了一种只在、只会在、只会以它的逻辑在网上思考的人,而这和现实也许无关。它的一个结果就是你把思想的实践变成了和无关痛痒的人或观点的争斗。It is nothing,真的。
Continue reading “互联网舆论场上的骂架话题,无关真实”所谓Troll,在wiki上有相当周详的解释:大概而言,Troll指的是那些利用发表煽动性内容或者无关离题内容来激起读者情绪化反应,从而转移读者注意力、淡化讨论主旨的人。目前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翻译,很多人习惯性地将它译作网络喷子,我觉得不是很翔实。喷子这个词只强调了Troll言辞粗鲁对他人作人身攻击的特点,但实际上攻击性只是Troll违反社交礼仪行为当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例如胡搅蛮缠、哗众取宠、信口雌黄、垃圾话等等,都没有包括在里面。而且在中文互联网上,troll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形式,常上网的人都能理解,这里不再多解释了。我觉得与其寻找一种很好的定义,各位读者不妨去想象一下《哈利·波特》系列里最著名的一只troll——就是第一册《魔法石》里被哈利等人在地下室敲晕的那个巨怪,个头大,呼噜噜,臭烘烘,粗鲁无礼,脾气暴躁,走哪儿撞哪儿,见谁打谁。
如果你经常关注言论平台,那么你大概不太可能忽视troll;如果你关注时政或者历史、政治、军事之类话题,你也许还会觉得寻找troll是一件上网打屁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话题。而如果你是内容生产者的话,我想你肯定或多或少都被troll困扰过,他们有的人在评论区胡说,有的人写文章、拍视频等等公然歪曲你的看法,还有的人则会采取人肉、设陷阱、举报之类的办法来害你。我想很多内容生产者都会对此心有戚戚。
最麻烦的一点是,troll的言论——正如其定义所言——带有很强的吸引力,会让读者对你的看法的理解整个跑偏,而且这种跑偏很容易带有一种“民意”的错觉。当troll的言论激发起读者的情感反应后,往往会引起许多人在这一路径上做出反应,进而产生一种近似于“众声喧哗”“七嘴八舌”的感觉。而troll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了生活中难以博得的关注。在这一舞台上,troll取代了作者,成为了作者舞台上的主角,而且troll及被他煽动起来的读者则暂时地享受到了貌似“多数”的虚幻“主流”“民意”的自我满足。而一部分评论者(乃至颇有权威的下定论的声音)也会认为这种troll所制造的喧哗是一种“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的结果。
Continue reading “不要太把Troll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