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录:流浪地球2

仅凭一刷印象。

谈这部片子很难离开2019年的前作。前作的争议性,一方面来自于若干舆论场争讦的符号,另一方面也和片子比较「潦草」有关。这种「潦草」大概有四种体现:

  • 关键情节有种「兜里随便往外掏」的感觉,例如刘启毫无征兆地大喊要点燃木星;
  • 部分难题的解决方案比较鬼扯,例如人墙推车,车潮瞬时掉头,刘启无伤坠落;
  • 特效较为简陋——虽然已经是当时国产片里比较好的特效;
  • 剧本和演员表演共同导致一些台词比较尴尬。

对比之下,本片最大的优点就是补足了前作若干潦草之处,让观看体验大幅提升。

表演上,本片限制了长句台词直接叙事的用法,尽量将长句台词放到一些会议发言之中,从而减少了由于演员台词能力局限而带来的尴尬。一个典型的对比是,前作最后让吴京说煽情台词,效果不够理想;本作最后则是用远景让吴京用颤抖来表达感情,效果就好多了。再如吴京和沙溢之间的交流是用动作而非语言完成,最后的一部分更是完全说不出话,感情反而比煽情台词要更充沛。

李雪健在本片演员表演中是很大的亮点。一方面,李雪健的念白风格,让一个干部角色很难得地不招人讨厌。另一方面,李雪健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长句台词,交代了不少难于删略的情节。这个角色姓周,扮相和表演风格显然都是冲着周恩来的形象去的。

客气地讲,本片也找到了吴京的「正确打开方式」。上一部让吴京说台词和做表情,实属失策。对于一位武打演员而言,求之身形和动作往往效果更好。这一部更多地是让吴京承担一些台词不多但动作较多(虽然不一定是武打动作)的表演,问题就小多了。例如吴京的站姿和跑动,显然都较之台词和表情更自然。武打场景点到为止,虽不能算是吴京多么精彩的演出,但也算够数了。唯一一个表演较重的场景发生在刘培强面试领航员的桥段,这一段利用了既往经验里吴京最模式化的一种表演,也就是「被压制—忍耐—暴走—重回被压制」的情绪回环,效果大概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吧。(笔者不太喜欢这种情绪回环,觉得太过简陋,但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模式。)

此外,本片的特效效果也有了大幅提升。上一部由于预算限制,很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特效其实都是远望星球之类细节较少的镜头。而本作更优渥的条件,带来的更加酷炫的场景。特别是大型毁灭和坍塌的镜头,本作60分钟前后的某情节比上一作的结尾要好多了。

本片的另一个重要改进是主题。这一部试图触及生死意义的问题,由于图恒宇的一条剧情线很深沉的张力,这种生死意义的问题确实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是一来,由于图恒宇剧情线仍有伏笔,这种主题未能充分展开。二来,本片在主题升华上并未发力太多。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关心一百年以后的人”没有得到太多反映。三来,所谓数字永生派的理念(即便是否定的)没能多谈,而且对于可能存在的“及时行乐”观点则完全忽略。这些都令本片追求主题深刻的尝试显得缺憾较多。

在填补了很多缺漏之余,本片所余下的潦草之处便显得十分扎眼。例如「月球危机」的诸多解决方案都是在很儿戏的条件下提出的,从剧情来看,这些方案不太可能经过充分论证。再如各角色的「互相找来找去」,等等。

从体验上看,本片前一个小时是比较紧凑的科幻动作戏。太空电梯危机解决后,故事的节奏感开始逐渐走低,直到月球危机一次次冒出新问题,剧情越来越欠周详,节奏也变得越发脱榫。但所幸没有出现前作最后人墙推车那种破功的剧情。

这些缺点体现出本片主创在把握故事上仍然是有所不足的。这个问题上一部已经出现,这一部在大量扬长避短后仍未能妥善解决,恐怕也会成为是下一部《流浪地球3》仍然要面对的问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