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简直要人命

昨天夜里忙活到十点多,终于把北大史学论坛的投稿给写完了。其实算下来和之前的版本相比改动并不大,基本就是补了雍正朝的数据。以前设想中要实现的部分,一个也没弄出来。于是这篇投稿仍然是半残的面貌就见人了,说到底也只是v1.00变成了v1.01,距离心目中的那个v2还差得远。

这篇文章当时在做设计的时候还是很有野心的。我们现在面对的历史事实,其实与史源是密切相关的。一种历史事实,它在通过史料被表述、被“产生”时,其实要表达的核心目的就已经确定了。当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被表述的事实,它总归是事实的一种体现,不同史源出来仅有真实性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真实的层面上去看,会发现这个状态实在太理想了。官方的文本反映的只有官方视野下的真实,士大夫文本反映的也只有士大夫眼中的世界。离开了这个层面,历史事实就被扭曲了。例如,官方文书上记载某衙门里的一个书办,名字虽然多年不变,但对应的人可能已经变成了原先那个人的兄弟甚至子孙。这种情况在清代肯定不少。这种历史事实,如果仅从官方的文书出发,显然会出现无法解释的问题。

因而如果我们基于一种中央政府的文书史料,什么样的研究最符合它的历史时空?当然是京官升降了。京官的升降,吏部皆得过问,不会出现题调之类的情况。而且吏部的各类文书记载,应该会很完整。这是唯一一种中央政府的文书与其所在历史时空契合度几乎完美的情况。此外,同年录等文献,也忠实记载了科举人物的名单。二者结合的结果,便是翰林升降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对这个研究充满了信心,因为它在史源上是非常坚实的。我排除了士大夫在碑传文集中对时人升转经历的描述,因为它们的史源不是吏部文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

这个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基于国史馆传稿和清实录,收集翰林官中所有有记录的升转过程,计算相关参数与整体情况。

2. 基于吏科史书,收集有翰林官参与的升转过程,通过相关人员的条件,计算翰林官自身参数与成功升转之间的关系。

3. 基于履历档,检验1的结果是否准确,并计算皇帝评价与官员日后升迁情况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部分,第1已经完成了一半,还差族群因素、籍贯因素、样本与整体的关系三个问题没有确定。2和3更只开了个头。

希望这个大坑有朝一日能填上。其中的历史事实可能几句话就能说完,但它将会成为(我以为的)一项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我为什么放弃了IE

听说windows 10里面浏览器从Internet Explorer变成了Spartan,还是觉得很遗憾的。

当年有个段子,说有三家商店并排,左边的商店挂牌:“跳楼大甩卖”,右边的商店挂牌:“降价不惜本”,中间的店铺见状,默默地挂了一个牌子:“主要入口处”。刚刚会上网的时候,看到这个Internet Explorer,就想起了这个段子:这软件根本不用起名字,直接就叫“互联网浏览器”,气质真是不一般啊。当然我觉得Spartan这名字也不是不好,毕竟是Halo系的事物,但终究比IE这个“官职官号合一”的名字要差了不少。

我2004年开始上网,到2009年正式从IE跳到Firefox,后来又跳到Chrome。看到IE消失还是很痛心的。回顾一下,感觉自己从IE跳走,也确实有一些用户体验方面的事情可以讲讲。

1. 与IE有关的问题

很多问题确实是因为IE造成的,这一点毋庸讳言。

(1)卡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出现过这个问题,但我当年从IE7升IE8的时候发现每个新标签页出现的时候都要卡顿5秒左右。这5秒时间不能干任何事情,鼠标单击任何地方都无反应,但也不是死机。这是我开始用firefox的决定性原因,因为这个间隔特别蛋疼,看书看不完一行。上网查了半天也没查明白。

(2)崩了不好处理

火狐和Chrome有个好处,一旦停止响应,直接结束任务,一般就风平浪静了。

但是IE一旦打开网页的时候停止响应,那可是天翻地覆。小转轮磕磕巴巴地转,系统死机,鼠标移动也卡顿等等。

而且我觉得即便是IE10,死机的现象也蛮多的……

(3)不好重装和更新

IE跟Windows结合紧密,其安装和升级都走微软的更新。但是微软的服务器……说实话,连接速度并不理想,网页和下载都很慢。但是我要是想找个不用Windows的方法重装IE,又太费劲了。

在现在的世界,删了重装,有时候是解决问题的最快办法……

(4)不能多计算机同步收藏夹、浏览记录等

(5)收藏夹里塞东西

我知道windows Live活着不容易,我也知道微软主页需要访问量,我也知道MS Support能解答计算机的问题。但是我并不愿意它出现在我的收藏夹里。

前几天清理我Firefox的收藏夹,里面有从IE里导入的收藏夹内容。发现了三个windows live文件夹,两个MSN文件夹,三个微软中国文件夹。这快赶上360了吧……

另外说一句,MSN中国的页面,实在难看……

(6)插件太少

我觉得Chrome和Firefox的一大魅力就是各种插件。比如说Evernote的剪藏,Zotero的一键添加参考文献,awesome的网页截图,还有自动生成网址二维码,都很好用。IE这些功能都没有。唯一会出现的就是各种垃圾软件工具栏……

当年windows是有小工具这个功能的。今安在?

(7)Metro版添乱

windows 8以后,IE默认的是Metro版。你想用回桌面版,必须得自己往外找补。

但是这个metro版很多网站都不支持,比如——很多银行的网银。所以我付款的时候最常用的办法仍然是其他浏览器的IE tab插件。而网银这种事情,本来应该是用IE的。

2.不该由IE承担、但迫使我不用IE的问题

(1)个性定制:IE的皮肤不能定制,还是有点影响用户体验的。

(2)太显眼

我们经常要用一些流氓软件,而这些软件几乎都以入驻IE、改写主页为要务。一个不慎就容易中招。

所以一般来讲,作为默认浏览器的IE,它一直默默地被各路流氓软件强暴,而我们用户则在和那个并非默认的火狐或者Chrome享受人生。【人艰不拆啊

(3)微软的服务太慢

微软的服务器一直都很缓慢,比如hotmail速度就一直不如Gmail(改了hosts以后)。如果你访问网页版的Onedrive之类,速度也是很慢的。

(4)兼容性视图要刷新一次

IE10以后,对老版IE采取了兼容性模式。但是问题在于,新打开的 页面总是先以正常模式打开的,如果想转到兼容性模式,必须刷新一次。这会导致什么问题呢?很多坚持旧框架的网页,都是像财务处办公系统这种需要登录的站 点。一旦刷新一次,就自动退出了。这样永远没法正常使用网站功能。

而Chrome和火狐则不必这样——可以用IE tab打开登录页面,以后的页面都会用IE tab访问。

此外,很多网站即使用了兼容性模式,一样没法正常显示。我说的就是人大的财务处。

(5)不强制SSL

生活在墙内,SSL成了生活必需品。有些网站比如谷歌、wordpress之类,如果不能默认新打开的页面都以https的方式打开,那么就完全用不了。这一点,Chrome做得就比较好。平心而论这事确实不能怪微软,但谁让你没法装插件完成这个操作呢……

大体先想到这么多。想想看也挺可惜的,多年的用户跑掉,往往就是因为一点点的事情。

希望Spartan浏览器能成功嗯。

资料室闯入一只白猫

今天在资料室看书时,耳边突然传来一阵猫叫。抬头一看,一只白猫溜达到了屋里。它边踱边闻,走走停停,倒也不太怕人。我起来找书,它也就跟着。一旦我回头看,它就躲到书架后面去。

白猫的皮毛已经比较脏,看起来像是流浪猫。这几天似乎经常到老师办公室去打秋风。老师是猫奴,倒也乐于伺候。这天好像是让搬书的学生给吓到了,就慢慢找到阅览室来了。老师说这猫耳朵不缺,给喂吃的也不跑,看起来刚刚脱离主人不久。

猫见我不驱赶它,便越发肆无忌惮。一跃上阅览桌,趴了下来。我做了一个很错误的决定:摸了它的头和后颈。它立刻瘫软了下来,再也不肯走了,不断对我喵喵叫。

老师拿了火腿肠来,它闻了闻,走开了。踩过我的笔记本电脑。

下午下班时,这只猫已经在文献阅览室缠住了一个女生,盘踞在她的大腿上不肯离去。大概这女生摸了很多次它的头吧。仿佛听到它的控诉:你摸得这么爽,得负责!得负责!

知春路的零贰叁味道还不错

中午和hazellight去吃了知春路附近的零贰叁小面。

这家店不是太好找。点评上说是在紫金数码底商,但紫金数码其实有3座楼,找了一圈才发现是3号。何况这几家楼下本来就有其他的小面,就更不好找了。高峰期人很多很多,需要等位。

小面10元一碗,豌杂面16元。比重庆贵了很多。人很多,就没来得及拍照。

点了小面。感觉红油不是很红,倒有点像一般的辣椒油。里面的辣椒碎明显是煎得较久的,味道倒还行。面条是碱水面,但有点太软了,不知是不是煮得有点过,面本身略带弹牙的感觉没了。滋味倒还不错。吃完一碗已是一头大汗。

在北京要找小面很不容易。一般的店,要么辣椒和红油质量堪忧,要么就干脆是方便面质量。人大食堂的所谓小面,几乎就是一碗面条加点辣椒,基本属于糊弄事。这两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大力推介,以及在京的重庆人越来越多,小面在北京也开始有些根基了。这家店的豌杂面看着略略有点面糊的气息,吃起来估计应该不错。下次可以来试试。

总体来看,这家店尚可一战。离学校也近,可以骑车过来吃。

失眠

又失眠了。真是糟糕。
我失眠的次数并不多,每年大概会有一两次吧。但每次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感觉血在体内一会儿转向一侧,一会儿转向另一侧。也就导致一会这边热,一会儿那边热,还会有点痒。
一般失眠的时候就会烦躁地起来干点什么正事,干一会儿就困了。今天晚上读完了葛兆光的《想象异域》,又录了半天数据,终于稍微有了点困意。

准备睡觉去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神奇的windows 8.1竟然可以连上gmail的imap

这几周最大的谈资之一就是Gmail崩溃的事情了。作为一个文科生,我自然没有什么好办法让gmail复活,于是就过了两天没有imap推送的日子。

其实网页版靠着hosts一直都是可以连接的,不用ipv6也可以。Imap的话,nslookup出来的几个IP地址都ping不通,只得作罢。

然后周日晚上却出现了一件怪事。我打开了笔记本,发现outlook竟然能收到邮件。当时手机还处在被封的状况。Outlook不仅IP地址能ping通,邮件收取也没有压力。同样的IP拿到手机上就死翘翘。

次日(周一,12月22日),手机也恢复了正常。看来是GFW的领导上班了,觉得证明了封锁的能力,就解了。

但是笔记本的特殊状态却让人非常在意。这是不是windows 8.1用户的福利呢……

询问了几位geek好友,描述了一下地址、网络状态和端口,未得确解。特识之于此,俟考。

推理小说理论

如何书写推理小说的理论,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基于作品的编年史脉络,通过作品的发展,描绘一种文学上的演进过程。另一种就要复杂得多了,试图从诡计分类及符号描述中抽象出一种“概念”并加以限定。这两种书写方式,前一种,国内已经有几人做过了,拓展空间较为有限。后一种,国内尝试的人还不多。

后一种书写的好处是,可以写成一种简约的专题形式,每一个专题,分析一种元素的意义。

例如,密室诡计,它的核心就在于对空间的分隔。只要将谋杀中枢切离正常的人类社会,那么无论有没有屋子,都可以形成密室。拓展来看,空间的概念也可以被打破,演化出时间密室的概念。还有一种拓展方法,便是将谋杀中枢扩展到整个人类社会。社会本身即是密室,也说得通。

理论研究,便是类似于上段的文字,讨论推理小说种种特征的种种抽象意义,进而为下一步设计更有意思的诡计做准备。

《西周的政体》读后

花费两周多一点的时间,食毕。

前面的考证部分颇为繁难,读起来比较吃力。

对于非历史学和政治学专业的读者而言,只看第七章就够了。

以往的周代政治史研究,往往陷于疑云密布的先秦文献而不能自拔,甚至有很多研究者以《周礼》为依据对铜器铭文进行研究,进而完全变成面壁虚构的怪谈。传至今日的周代典籍,其真伪与疑信,想要考证根本不可能。因此作者干脆把这些文献基本全都扔开,利用铜器铭文,特别是周天子的册命金文为主要材料进行研究。在这些材料中,作者找到了大量的官名及其职能、运作方式,同时又通过比较不同材料,模拟出了若干的官员仕履路线,进而对政治运作的制度进行了大量的探讨。这种方法本身就非常发人深思。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本书中脱离铜器铭文而用春秋史来谈东周与西周连续性的一段,是本书逻辑最弱的一段。对诸侯国的讨论,由于缺乏册命金文的支持,说服力也有限。而且作者一直认为册命金文是最可靠的档案文献,这本身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依作者的看法,周代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认为周代也存在东西异制的问题(之前陈苏镇提到的模型是汉代的东西异制),这非常令人兴奋。同时,周王对城市、对贵族财产、对诸侯国的权力比之前想象的要大很多,基于这一观点,也许对传统国家的国家权力模式能有新的认识。至少,中国传统社会中巨大的国家权力,其来源和早期形态由此可以确定。

本书最有价值的是第七章。这一章里作者追述了学界对早期国家之五种模式(城市国家、领土国家、Feudal国家、邑制国家、分立国家)的看法,然后从前六章得到的历史学结论入手,对前面五种模式与西周之间的区别依次予以阐明,最后明确提出”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概念,逻辑性很强,值得一读。

告白

《罗生门》模式、俄狄浦斯情结与校园社会问题的结合产物。

剧情的张力非常之好,以至于看到一半会不忍再看下去。

虽然裁决者迷局仍然没有获得解答,但是在人物心理上的拿捏非常之成功,大大弥补了裁决者迷局所带来的漏洞。

凑春苗的这个小说,如果只有第一节的部分,就是一部平凡的家庭伦理+意外结尾的恐怖小说而已。但是后面五节加上以后,无论是手法还是气氛上都大大加强了。虽然全书都无关推理,但是还是要为作者的精心编排进行致意。

主旨上其实这个作品很弱。虽然一再力图探讨生命的意义,但最热衷探讨这个的,都是些反面角色。看来作者意不在此。

2011-01-30 怪梦 3

也许是刚刚从外地回来吧。我坐在一辆大公交上。这辆公交车的路线在之前的梦境中曾经多次出现。天气略微有些阴,但正因为这样,让人感到有些凉爽【由此推测场景是夏天】。

随后进入的场景,是公交车上的电影。一群各怀绝技的特种部队士兵在一个建筑物里搜寻一个变异了的同伴,不料被这个变异了的同伴挨个杀害。

不知开了多久,汽车到站了。我拿着行李下车。行李其实也没多少,好像就是一个双肩背包。下车以后的场景类似于人民大学东门,但是我先去的是东门南边的地方,那儿有个像王府井南端的存车处。存车处里是大量的自行车挤在一起,就像保安清理出来的那样。我把我的自行车搬出来,不料因为太密集而搬错了,又给推进去,重新搬。这次对了。我骑上它往前走,进了东门,右拐。前面有行人,我想捏闸,这时候才发现闸线全断了。

继续向前骑,我似乎是要去修车。骑到科研楼北边那条路的时候却突然犯了难。我一方面要回红一楼327去放包,另一方面要去打水,而修车的地方则远在明德楼附近。我是不是应该先回去放包、拿水壶呢?

下一个场景里,天似乎放晴了。阳光很灿烂。我仍然骑车,从旧职工食堂那边往北走,看见了J.Pei。我当时还认为这是正常的。

我似乎从那个地方往北骑了很久很久。我拿出一个类似于平板电脑一样的东西开始查询google地图。然后似乎我在寻找的是骑过来的那条辐射型道路与正常的直线道路的交点。

场景再次变换。google地图直接变成了一个电子游戏里的场景指示。之前的那个电影变成了电子游戏的形式,挨个出现特种部队队员的位置,旁白是一个男声介绍剧情。最后出现了那个变异的队员,旁白说:But this one, No.16, is not a friend。然后的事情就听不清了。

这段旁白似乎要开始说第二次。然后我就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