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春节放假之前两周左右,内人终于在家里添购了一个极米入门款的投影仪,放在床的后面,对着床对面的白墙。这意味着家里电视太小这件事作为一件共识而在实践中被克服了。卧室有两层遮光,白天也能保证投影仪有一定的亮度。靠在床上看了几次电影,觉得效果非常不错——我以前对投影仪的想象一直都停留在会议室里那种办公投影仪,觉得那玩意又吵又热,灯泡坏得还快,买它干啥,这下子让我体会到了科技的进步。不过这乐趣并不源于添购了家电,而是在于这玩意成功地模拟了小型电影放映厅的效果。以前拿电视机看电影的时候,看到的是LED发出的光,而用投影仪以后,感觉和电影放映厅更接近了,看到的是灯泡的光束打在淡色表面所形成的影像,满满一整面墙,无论颜色、质感、锐度等等都更像在看电影。同时在小房间里听音响,略带回声,也觉得更像电影。何况我俩都不是啥高清电影爱好者,很多老片子找来的视频文件也都是半模糊的,拿投影仪一放,赖在床上边读书边看电影,自是别有一番风味。
我以前很少进电影院,盗版电影视频在网上普遍能找到,以前也不觉得有啥非得进电影院的必要,反正它也不缺我这几块钱。开始去电影院看电影,主要还是在和内人在一起以后的事情,也赶上当时国内电影行业大发展,院线片子越来越多,而且附近电影院的放映也越来越正规——稍早的时候,没准电影院里放的也都是视频文件,相当于是披着皮的录像厅。电影院里确实好看,比轻声细语的音响或者耳机配上1366*976的电脑显示屏要好多了。动作大片看着更酷炫,普普通通的故事片则更有质感,人物脸上的表情看着更“真着”。
我家旁边本来有一家电影院,从穿衣到步行进店需要半小时左右。如果是跟内人一起去的话还要更长一些。我每次都嫌麻烦,除了陪内人以外,很少自己去看。后来开了一家更近便的,从穿衣到进店只需十五分钟,从此就会抽空在周中去看一些没什么人会看的片子,放映厅里几乎只有我一个人,跟包场差不多。
视频网站点播电影,这是很晚的事情了。我现在也不喜欢看在线视频的正版电影,诸多限制:什么不让投屏啦,只有普通话配音啦,想要个什么功能就必须买更高一级会员啦,想看的片子过几天就下架啦,等等。
看了这么多年电影——是的,尽管我的童年没有多少电影院的记忆,但我和内人在一起也足以称为“很多年”了——一个感受就是院线电影的体验,在院线、在线视频网站、电视等中等大小屏幕乃至更小的屏幕上,观看体验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这种体验会直接影响到电影打分和评论网站上观众的反馈。很多场景、镜头在LED屏幕上看,没什么稀奇,但变成带波纹的光影,放到物质屏幕上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感觉。前几天太太窝在卧室里看一部烂片,片子本身没啥,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女主踱过冬日的一片荒地。视频文件略显模糊,投到墙上就更模糊一些,看到女主角瑟缩在大衣里,地上寒叶四起,颜色带有一丝冬日的灰色,令人感到身临其境的寒冷——这是色彩鲜艳明亮的LED屏幕所不能提供的感受。
另一个我经常想说的例子就是《环太平洋》。我认识很多人在近几年的视频网站点播上看了本片,都觉得一点都不好看,莫名其妙打来打去,毫无深刻主题。然而我却无法忘记在院线观看本片时的极大震撼。本片的音响效果非常棒,特别是有一场打戏在海里进行,机器人和怪兽肉搏之时海水四溅的音效十分逼真,仿佛在电影院里都能感受到海水粘腻的质感乃至咸腥的气息。
仔细想想看,以前只在荧幕上看电影,错过了很多经典巨制。如果能在银幕上看到《黑客帝国》,该多么震撼呀!今天很多人看了视频网站上的点播就开始对电影质量说三道四,但其实电影院里或许是完全不一样的状况呢。